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走出戈壁》以作者单伟建的知青经历诠释了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苦难——保持韧性、维持乐观、坚持学习,但不要美化苦难,更不要歌颂苦难,也不要忘记追问苦难。


在“上山下乡”的“动员”中,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下,单伟建“别无选择”地来到内蒙古戈壁滩参加生产建设兵团。得益于自己当年的日记,单伟建可以把那段经历写得细致入微而引人入胜。故事或触目惊心,或啼笑皆非,每天得累半死,“尽管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是无用功,浪费体力和时间,却也无可奈何”。


我一直很想了解文革时期的公共卫生事业,但史料不多,故事更少,没想到在这本书里读到一些——这位后来的金融家、投资人在1971年居然还做过赤脚医生。至于原因,单伟建自己也不清楚,他并没有什么医学基础,或许仅仅因为他在那个无书可读的时代读了《赤脚医生手册》,又恰好被党支部的医生看到了。
于是,单伟建和其他二十多名学员一起接受基本的培训。贯穿始终的,是如何运用毛泽东思想治病救人,其中一个让单伟建印象深刻的案例,就是一位医生在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不起作用的情况下,果断地掏出水果刀剖开病人前胸,用手直接做心脏按压,心脏最终恢复了跳动。这个案例的真伪自然无法验证,但教员教导他们“革命的医护人员不怕承担风险”。
单伟建还回忆了自己第一次给全连打疫苗就差点造成重大伤亡的惊险经历。当时赤脚医生的任务之一是注射疫苗,防止传染病。有一次,团里的医院发给每个连鼠疫疫苗,要求每个人必须注射,结果所有人都发高烧。单伟建开始意识到有问题,忽然想到再去看看疫苗的说明书,看了之后胆战心惊——“团里医院的指示是每瓶疫苗稀释之后供2人使用,而装疫苗盒子里的小体字印刷的说明写得很清楚,每个瓶子供20人使用。也就是说,每人注射的是正常剂量的10倍!”好在最终有惊无险,所有人都康复了。


我是在《忽左忽右》播客里听到主持人程老板推荐这本书的,而且他说一定要去读繁体版。我去网上找来对比了一下,果然,繁体版中时代背景与个人命运的对照更加让人唏嘘。还有一些改动的细节,比如,在后记中单伟建写到他在阔别30年后重返戈壁的感受时,繁体版是“在这里我们‘葬送’了青春”。


单伟建试图在那里寻找过往,但最终发现:“那一排排我和战友们亲手所盖的土坯房已经荡然无存,没有留下丝毫印迹”,“我们在营房附近多年开垦的农田消失了,乌梁素海的水已侵蚀到这里,把田地淹没了,到处长满了芦苇”,“我们用青春与大自然抗争,试图把荒漠变成良田,但大自然最终占了上风,把一切打回原形”……
“环顾四周,我脑海里涌现出三十多年前在这里生活的种种记忆。在这里我们葬送了青春,在这里长大成人,在这里体会生活的残酷,在这里希望变成绝望,也是在这里,许多朋友被剥夺了未来,虚耗了本应该在学校度过的美好时光。
单伟建追问:“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话题:



0

推荐

李光

李光

22篇文章 6天前更新

前凤凰周刊记者,现从事公益传播

文章